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金不沉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南鄂/四中高考成绩另眼看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5-6-26 08:48 | 只看该作者
背着书包去学校 发表于 2015-6-25 17:21
你要是生病了,请问,一个没上过医专的医生,和一个名牌医科大的专家,你选谁?

你这说得倒是,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182
发表于 2015-6-26 10:49 | 只看该作者
南鄂的一个领导是周铜柱老师吗? 周老师以前在车埠高中教数学我跟着学了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15-6-26 11:18 | 只看该作者
要面子又要里子 找字眼遮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11:22 | 只看该作者
游子之魂 发表于 2015-6-26 11:18
要面子又要里子 找字眼遮丑。。。。。。。。。。。。。。。。。。。!!

呵呵,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15-6-26 12:13 | 只看该作者
金不沉默 发表于 2015-6-26 07:35
我真没看出自己如何支持四中了
但前几年在咸宁地区四中一直紧跟鄂高,这是事实
朋友可以查阅往年的资料 ...

资料不全,凑合着看
12年,文理合计600分以上,鄂南118人,四中46人。
13年,鄂南2个清华,2个人大,1个中科大,1个复旦,2个交大,1个浙大,2个南大,5个西交,3个南开,1个哈工大,武大华科合计62人,600分以上77人,其中683是13年湖北省理科第三。同年四中理科600分以上26人,文科数据不详,但就算加上文科也很难超过36人。
14年,鄂南一本437人,四中342人,其余数据不祥。
如果继续往前推,更加惨不忍睹,11年鄂南的清北合计7人,人大+上交+哈工+西交+武大+华科+南开+北航+吉大+中山超过100人。
四中文科有点优势,文理合计顶多是比其他一中强一点,也不是高分强,总量强罢了,14年文科第一嘉鱼一中。至于和鄂南,差距从没见小过,哪来的紧咬之说。
不过鄂南今年也考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6 12:21 | 只看该作者
不好吃找我 发表于 2015-6-26 12:13
资料不全,凑合着看
12年,文理合计600分以上,鄂南118人,四中46人。
13年,鄂南2个清华,2个人大,1 ...

鄂高是省重点
四中尽管是示范但不是省重点
不在一个级别上
除开今年,前些年四中至少都是好过除鄂高之外的其它高中的
而且,每年文理前10四中都能占到好几个席位
说紧咬,不为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15-6-26 12:21 | 只看该作者
老黄牛CXY 发表于 2015-6-24 21:04
做为四中的管理层直到现在也没有一言半语发出,甚至是失声两天,任由负面舆论四面扩散,不断发酵,搞得数千 ...

说得好,不知道四中是否还是无动于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15-6-26 12:33 | 只看该作者
金不沉默 发表于 2015-6-26 12:21
鄂高是省重点
四中尽管是示范但不是省重点
不在一个级别上

我们对紧咬的定义不一样吧,年年600以上人数差了一倍,对于其他县一中也无法保持绝对优势(例如14,15年),这还是在人口经济都是其他县两倍左右,几乎没有鄂南抢生源的情况下。
我也不是要跟你争个一中好不好,只是想让赤壁人民把眼界打开,六个县市只有赤壁的高中教育最封闭最缺竞争意识。家长们不要死抱着一个赤壁一中,鄂南,甚至华师一,武汉二中,这些都是好选择。比方今年一中这位中考状元,如果去了鄂南或者华师一,绝对不是这个结果。如果南鄂的那个学生没被送到武汉复读,而是跟着南鄂或者四中拖,也难有这个成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15-6-26 13:30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globaltrade85 发表于 2015-6-25 16:39
四中当年死命忽悠那些不懂事的学生去读书,现在好了,书是读完了,本科硕士都读完了,却发现所有一切的读 ...

     在“关系密集型”行业和岗位(需要钻营、溜须拍马、厚脸皮死缠烂打、忍辱负重、抗挫折能力等等)上,所谓的“差学生”更容易“成功”,但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岗位上,“差学生”几乎就没有立足之地,脸皮再厚也没用。       昨晚,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转一篇文章《为什么坏学生最后都当了老板》,还有人发了个链接给我。这跟前几年流行的“好学生都是给差学生打工的”是同一个调调,尽管我们都已审美疲劳了,但依然阻挡不了它们的继续流传。对这种文章,不用看内容,只需看标题,就知道其荒谬之处在哪里了。凤凰不如鸡?我在2月下旬的《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没用》一文中说,有的人,在传播谬论时,特别喜欢混淆逻辑。比如,假定清华北大有几个特别不学无术或运气不好的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某个没有上过大学,从“搬砖屌丝”起家的人,在摸爬滚打中学到了真本事,最终创出了一番事业;这时候,这批人就得出“上清华大学不利于找工作,反而是搬砖更容易成功”这样一个结论。呵呵。明明是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群中最漂亮的那只鸡,可他们偏偏会据此说“凤凰不如鸡”。“读书无用论”不就是在这个逻辑的指导下复活起来的吗?这不就是田忌赛马吗?“差学生更容易当老板”,的确是曾经有过那么一个历史时期的,但那是有着特殊的历史条件的,以后很难再现。在当下及将来,“差学生”当老板,“好学生”打工的现象,还会继续出现,但绝不会成为一个“普遍规律”。在普通的小老板中,“差学生”出身的还会有很多,但在最顶尖级的富豪、企业家中,已经越来越难看到“差学生”的身影了。
         对比一下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批企业家,我们就什么都清楚了。成于无畏,败于无知上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市场刚刚被激活,压抑已久的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了,但市场上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品特别是生活消费品的供应却是匮乏的,因此,基本上,只要你能造得出产品,就能卖得出去,哪怕质量差一点也无所谓。当时,市场上最紧缺的物资,基本都是一些低附加值低的东西,不需要你懂多高深的技术也能造得出来。如此一来,在这一波创业潮中,没知识的“土八路”能够跟有知识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在当时,有知识的人,基本都在体制内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职业,让他们放弃“干部身份”去做一件没有保障的事情,机会成本是巨大的;相比之下,那些没知识的人,他本来就没有多好工作,即便是创业失败了,也没有多大损失,因此,反而顾虑少、更有魄力一些。这就是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个年代,鲁冠球、步鑫生、年广久(傻子瓜子的老板)的崛起,缔造了“不上大学也能有大前途”的神话——或许,若干年后的“差生更有前途”也能是在此基础上引申而来的吧?但总体上,这一批草莽英雄,他们的成功,主要得益与机遇和胆量、闯劲,而跟个人的知识没有多大关系。他们的知识,主要是靠以后在实践中积累。诚然,这批知识储备不足的企业家,在创业之初,行动力很强,但如果后续的“补课”跟不上,一般都走不远,甚至,还会死于他们的“胆大”。身为造纸厂厂长的步鑫生在被塑造成改革明星后,忘了自己几斤几两,他到处作报告,甚至到部队、机关谈改革……此后由于一系列决策失误,1988年海盐衬衫总厂资不抵债,步鑫生被免职。而曾经显赫一时的年广久,今天很多人已经忘掉他了,也不知道他在哪儿。实际上,现在,他就是个个体户。商界的思想家冯仑曾经质问:为什么近30年来他一直做不起来?冯仑后来也找到了答案:“我曾经在做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碰见过年广久,主持人让我们在题板上回答问题,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年广久不会写字,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都不会写。后来主持人问,改革这么多年,每个人的变化是什么。他说,我就是换了三次老婆,其他什么也没变。“最有趣的是,有记者去采访他,说到他办公室谈谈,结果到他办公室一看,里面除了一张麻将桌,什么也没有。一般来说,办公室最起码得有台电脑,有张桌子或者有个秘书吧。他说没本事的人才用秘书,我都能自己干,秘书哪有我干得好啊?记者问他怎么连办公室都没有,他说我们在打麻将的时候就把事情谈完了,不用办公室。“这样一位资深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近30年来,他的企业在组织上没有任何变化,我们今天看到的他和20多年前看到的他是一样的,想法、观念都没变,你甚至会感觉时代停止了。”与年广久的“三十年不变”相比,能成为“常青树”的同龄人鲁冠球,极富余学习精神、反省能力,他甚至还坚持日记,不断地总结、进步。40余年来,鲁冠球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有知名企业出现大起大落,他便找来该企业的所有资料,认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就如当年禹作敏被判刑后,鲁冠球三日不出,写了一篇题为《乡镇企业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质》的文章,轰动一时。对于年广九,芜湖市原市委书记金庭柏的评价是:“精明的个体户,蹩脚的企业家”。

       一个属于学霸们的时代与早期的创业者在没有多少知识的情况下赤膊上阵,通过在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形成自己的商业思想不同的是,80年代中后期的柳传志、王文京、任正非,以及92年前后那一批,大都是体制内的知识精英,眼界更开阔,他们可能从一开始,就有比较明确的方向。这一批人,无论是文科生冯仑、陈东升、郭凡生,还是理科生柳传志,都有着很好的人文素养,因而,比上一代企业家更擅长表达、擅长沟通,其中不少人还扮演着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他们是比较有情怀的一代。总体上,这一代企业家特别擅长跟媒体打交道,常常以明星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往往是自己所在公司的精神领袖,他们的个人形象,同时就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到2000年前后崛起的互联网的一代,创业者们的教育背景就更好了,陈天桥甚至只用了三年就从复旦毕业了,还有不少人是海归;并且,他们在创业不久就引入了风投,接受了风投的专业辅导。因此,这是典型的知识引领创业实践的一代。
      鲁冠球那一代企业家的知识,起初,主要侧重于“世事洞明”、“人情练达”;“92派”的知识,侧重于宏观视野,包括对各种政策、趋势的熟悉;而互联网精英这一代,因为行业的特殊性,从这一批中脱颖而出的大佬中,除了陈天桥、马云和刘强东,基本都是理工科生,他们的知识优势,刚一开始,主要在于其专业性,甚至,他们自己就是这个领域的技术人才。对这个新领域的企业家来说,“关系”和资源并不那么重要,“智商”也许比情商更重要,你只要有好的商业模式、好的服务,就能取得成功。如张朝阳和李彦宏其实都是很内向、“脸皮薄”的人,却照样能在这个领域内叱咤风云;我们设想一下,把这种性格的人放到鲁冠球所处的时代,结果会怎样呢?
          92派以及李彦宏这两批知识精英的崛起,无情地粉碎了“好学生将来是要给差学生打工”的庸见。诚然,俞敏洪确实是个差学生,可人家是北大的差生。因此,这个时代的光环,基本上属于学霸们的。没有真才实学,脸皮再厚也没用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毕业几年后,‘好学生’往往是给‘差学生’打工的”,此观点的荒唐之处在于:它把一些偶然现象的堆积当做规律然后做出一个表述很不准确的结论——个人认为是在“关系密集型”行业和岗位(需要钻营、溜须拍马、厚脸皮死缠烂打、忍辱负重、抗挫折能力等等)上所谓的“差学生”更容易“成功”,但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和岗位上,“差学生”几乎就没有立足之地,脸皮再厚也没用。大部分人引用这个观点恐怕是为了“卖弄”自己的“明察秋毫”或仅仅只是觉得好玩吧?如果你真的信仰它,那以后就鼓励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当“差学生”吧?


                        个人观点:成绩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是对自己思维、处事方式的一种锻炼,好的成绩成功机会总是要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15-6-26 14:20 | 只看该作者
赤壁一中的领导站出来说,现在都啥年代了,你们还在以考试成绩论英雄,我们学校早就转向素质教育了,不把分数看得那么重要了,分数其实什么都代表不了,所以我无需站出来解释什么,都是你们的唯高考分数是詹,其实以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考试分数成绩其实什么都不能代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2 15: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