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个武汉的家长写的贴子你看看,你就知道武汉市的情况了:
[原创] 补课?培优?——教委、培优机构、学校、家长之间的可笑游戏 [复制链接]
一、教委、民办培优机构、公立学校、家长之间的关系
只要搞清楚教育培训机构与教委之间的关系,其它的不言自明。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细则、《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成立教育培训部门至少应经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前置审批的。
教委对公立学校是全天候的管理关系。
学校对学生履行教育责任和义务。
家长因监护人身份,加之家校教育的互补关系而自然产生联系。
家长因各种原因将孩子交给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因自愿(包含了许多的不得已)建立与教育培训机构的商业关系。
教委——学校——学生——家长,这是一种必然存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共同特征是责任和义务。
在此之外,教育培训机构是一种旁设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一种市场机构、利益机构。你可以视之有无。
二、培训、补课, 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如今,所谓的减负,不过是教育部门的一种冠冕堂皇的假惺惺的理念和口号。减负是你喊的,考题却也是你出的。减负后的简单教学大纲和教材就在那里,你学或不学,减或不减,但考题的难度就在那里,减得了负吗?教学大纲的简与考试之难,形成的不对称,是教育部门出给学生、家长和学校天大的难题!
为了小考、中考、高考,按减负的要求而来,你考什么考?
于是,实际考试难度不降反升,升学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你不增加学习的难度,不去主动提升,你考什么考?
培训,补课,提升,一种无法回避却又无可奈何的选择。
三、打压学校补课,似乎体现了教育部门在减负方面是“认真负责的”
培训,补课,提升,是一种无法回避却又无可奈何的选择。但似乎与教育主管部门无关,他们要做的事,就是禁止学校补课,哪怕是老师分文不收义务帮助孩子,仅仅是尽老师的良心和天职,都是在教育管理部门禁止之列。
如此这般,教育部门就真的尽职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群众的需求,难道一禁了之,就是教育主管部门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你们真的考虑到了百姓的呼声和疾苦吗?
四、口头上为减负,客观上为机构,是教育主管部门禁补的客观效果
一个不完善,漏洞百出的教育体制、教育布局,仅仅靠禁补来给教育管理部门化妆,是一种极其荒唐的闹剧。
谁都不能否定,禁补并没有给学生减负。
离减负的目标还远之又远,但禁补却就能说明教育管理部门尽了责任?你们就这样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禁补之后,培优、补课、提升还是得进行。学校不敢补课,只有找培训机构。
一对一,一次课,200元,300块,那都是谁的血汗钱?
上午两门,下午两门,周六,周日,那些钻公交,挤地铁拖儿带女往培优机构行走的辛苦的人们,是谁把他们赶向培优机构的?
培优市场一天比一天红火,谁是最大的推手?是教育主管部门。
五、培优机构以家长名义“监督”、“告状”,居然成为禁补的杀手锏
假如教委能做到禁补,就可以说明教育管理部门尽职了,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你只需要依靠培训机构就可以做到。
为什么?
因为只要是哪个区域培训机构的生源少了,钱赚的少了,那个区域肯定有学校在补课。再进一步,了解主要是哪所学校的学生退出了培训机构,那所学校肯定是在补课。(学生和家长不是傻瓜,谁会不相信自己的学校和老师而非得去找培训机构?)
如此顺藤摸瓜,是不是很简单?
加上教委的强力干预,禁补肯定得以落实,培训市场肯定恢复红火。禁补是确保培训机构生源的最佳途径。教委,培训机构,皆大欢喜。
在教委“履行”了职责,培训机构赚了个钵满盆满,实现双赢的背后,是多少学生家庭的辛酸与血泪?
这到底是谁之过?这难道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应该有的局面?
可悲的是,当有些培训机构(有的甚至是无证黑机构)以学生家长名义,一个电话打到市长热线,打到教委,这些权力部门召之即来,立马行动,大棒一挥,快速把个学校的义务补课拍熄火。
教委让以赚钱为目的的培训机构牵着鼻子走,老百姓怀疑教委与培训机构有说不清的关系,难道没有道理?是谁造成了这种说不清道不白的局面?
培训机构一告就准,千万家长的呼声无人问津,这种荒唐现象还会维持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