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过年各大媒体被以江西男孩和上海女孩为主人公的“年夜饭分手事件”刷屏了,往后又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个“城市女孩跟随农村男孩回家过年”的故事版本。一时间,上海女孩的“嫌贫爱富”激起了众多网民的愤怒。同时,“门当户对”的话题再次被提出来,供网友热议。
然而没过多久,这个事件居然被证实是假的。楼主不禁感叹“说好的信任都去哪儿了?”
信任归信任,这件事能被炒起来说明这个话题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甚至已经成为了部分地区农村人与城市人难以化解的矛盾。
今天楼主将错就错,就顺着这个话题来捋一捋育儿的那些事儿!
一、生活体验
有句话说: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一个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人去到相对富裕的城市家庭,刚开始可能不太适应,但慢慢慢慢会开始享受城市的美好生活。再过一段时间,给他一个选择,他很有可能会选择城市生活,少部分人以及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人除外。
再让一个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特别是女孩去到农村生活,我想绝大部分人是无法接受的。上厕所是茅草房,还可能没有门,洗澡很少有专门的洗澡间,家里的所有物品看起来都不那么卫生,房间里还可能时不时出现各种虫子……有人要说了,现在很多农村人家盖上了小别墅,不再是以前的砖瓦房,上厕所也不是茅草房了!而楼主想说的是,这些算不上真正的农村生活,要知道全中国还有多少农村地区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啊!
这与育儿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了!如果我们能够让城市的小孩在很小的时候体验各种生活,给孩子去农村体验生活的机会,见识见识农村人的生活方式,那么等孩子长大了更容易接纳农村。而且孩子在小的时候还没有对农村和城市形成太稳定的认识,只要是新鲜的事物,孩子们都会迫不及待的去探索。
楼主记得湖南卫视有个节目叫“变形记”,就是一个农村孩子与一个城市孩子互换,相互体验对方的生活一段时间。对于这个节目,有的人觉得对农村孩子心理是个严重的打击,有的人觉得对城市孩子的意义更大。楼主觉得多一种体验没什么不好,至于对农村孩子的心理打击,只要节目组能够关注到这个问题,相信是可以预防的。
话题回到“上海女分手事件”,如果这个女孩子小时候每年逢年过节都可以去农村走亲访友,在农村待上三五天,体验农村生活,应该对落后的农村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抵触了吧!
所以楼主建议城市的父母可以带孩子体验各种生活,特别是相对贫穷的农村生活,增长孩子见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
二、“不好好读书就……”的教育方式
“再不好好读书就当清洁工”、“再不好好读书就去当屠夫”、“再不好好读书就去农村种田”、“再不好好读书就……”
中国的家长觉得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其实这个出发点也没错。只是家长经常在教育孩子好好读书的时候总会拖上垫背的。楼主就见过家长指着扫马路的清洁工对孩子说“看到没,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来扫马路”。乍一听这句话没任何问题对不对?这是因为清洁工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就是一份“下贱”的工作,一份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一份别的事不会干才会扫马路的工作。
然而,正是这种比较,让孩子从小就看不起清洁工,看不起农民,看不起那些底层工作者。工作不分贵贱,这句话好像有点虚。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尊严,每一份工作也有每一份工作的尊严。清洁工被看不起不是清洁工的问题,是一个国民素质的问题,更是这一类群体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问题。试想如果没有了清洁工会怎么样?没有农民会怎么样?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看不起社会的底层工作者,甚至口出狂言,并不是他们生出来就是这样,而是他们的父母一手造成的。
所以,请不要再用“再不好好读书就……”的方式来教育你的孩子。
三、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美德。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于他人。心理咨询里有一个法则:用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当上海女连夜就要回家的这种想法出现时,她根本就没有换位思考男朋友以及男朋友的家庭有多难办!
同样,江西男也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女朋友从小生活在城市,娇生惯养,既然自己要带女朋友回家,就应该提前做准备,家里该添置一点的要添置一点,该换的东西也应该换一换,就算要人家适应农村生活也得慢慢来,循序渐进不是!当然了,现在已经证实了这件事儿是假的,但是也不乏其他报道类似事件中,男孩在这一方面就做的比较好。
换位思考需从娃娃抓起!比如,当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时,可以让孩子想想别人打自己会怎么样!总而言之,要让别人接受某件事时,先问问如果是自己能不能接受。
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市人,都有他们存在的理由,谁也不应该瞧不起谁!而这一切,都要从娃娃抓起,从孩子身边的爸爸妈妈做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