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1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母婴交流] 富二代是如何秒杀普通孩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TSR 于 2017-4-17 16:40 编辑

有媒体报道,家教老师的年薪都过百万了,是谁不惜重金雇佣家教呢?那些老师说:成绩越好的学生,越是找家教,而且科目很多很全。那些特别拼的,反而是学校的尖子生。在这个拼爹拼妈的时代,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了。

不瞒大家,奶爸曾经做过一些年的私家早教老师。也正是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让奶爸逼着自己广泛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去胜任自己的工作,才有机会和能力现在分享和探讨一些育儿话题。

奶爸去过很多企业家家庭上私人早教课,这其中不乏大家熟悉的超级富豪哦~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企业家家庭的后代从一出生开始就获得了常人家孩子难以想象的完善的教育体系服务,而且这些孩子付出的努力远超于一般家庭孩子。所以,请不要被新闻媒体中“堕落”“腐败”“飙车”的富二代形象误导,绝大多数富二代富三代是非常低调、非常努力的。有句话很好的阐释了这种现象:不怕别人比你优秀,就怕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一】女儿同学的爸爸有6个私人教练

这是一位中产的真实经历:

女儿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没多久,就被她同学的背景吓到了。

爸爸,我那个同学有6个私人家教,连体育也有私教……

爸爸,我有个同学为了从宁波到杭州来的上学路上不浪费时间,家里买了辆房车,好让他在车上做作业,每次来回家教在车上给他补习……

我脸上冒出两条汗线。这是读书吗?

富二代么,不就是富二代,你可别跟他们学,你只管自己好好念书。我说。

那些不学习开着豪车撞在树上的不都是富二代吗。我暗想。

有一天,我到她寝室,看到一个女孩,穿着校服,满头大汗在拖寝室的地板。干完后很专注地看书学习。我说,这个孩子真棒,你也要向她学习。女儿说,那个就是有6个家教的同学。

我后来慢慢地开始了解这些孩子,这些家庭背景优越的孩子常常学习更加努力,特长也更为丰富。他们能早早地看完原版的哈利波特,钢琴等乐器水平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他们普遍很阳光,待人接物大方,同时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竞争意识更强。

当普通的孩子暑假在电脑前痛痛快快地玩游戏时,这些孩子的父母带着他们去参观剑桥耶鲁,告诉他们,这是你未来的目标。

当普通的孩子热衷于讨论谁是校花校草,这些孩子在模拟联合国辩论,讨论什么是正义。

当普通的孩子的看着《快乐大本营》高兴地在沙发上打着滚,这些孩子开始学习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他们未来的竞争对手是全球最优秀的大学同学。

【二】阶层流动越来越难

农村孩子的独白:

我小时候,父母就给我们讲一个亲戚父母都是农民,孩子却上了重点大学的故事。最后当然要加一句:读书最重要的就是靠自己。

这个故事我大概听了十多年。

我不否认逆境成才的故事,但其实这个故事相当片面。你不能一切推给孩子,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才是第一位。

比尔·盖茨成为首富当然离不开他的律师老爸和银行家女儿的老妈。他读的私立学校在1968年花了三千美金买了计算机终端设备。1968年,我们大多数孩子还只知道弹弓和泥巴,哪晓得什么计算机。

前段时间,一个杭州高三女生被哈佛提前录取成为新闻,不过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羡慕的份,人家父母都是麻省理工毕业的,父亲还是科技上市公司董事长,那女生从小就在美国参加夏令营,学习编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本电影《新恋爱世纪》。剧中黎明演一个普通白领Bill,带着女友刘嘉玲演的Maggie去一家廉价餐饮店吃饭,饭店前排着长长的队,Maggie不由抱怨男友太屌丝。Bill说,我一定会出人头地的。Maggie冷冷地指着长长的队伍说,这里哪一个人不想出人头地。

穷人的孩子出人头地太难了。

高度的社会流动性意味着人们可以凭借个人的才能取得成功,而不是依靠家庭的财富和关系取得成功。

然而不幸的是,本世纪初的大规模调查显示,社会流动性早已经陷入枯竭。社会学家通过研究1970年到90年代末这段时期内,2749对美国父子的收入和职业后,发现社会地位的流动性已经僵化,这段时期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更倾向于维持父母的特权阶层或社会弱势群体的身份。

孩子的身份原来也在“遗传”。

英国的学者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眼下在英国,私立学校学生上牛津和剑桥的比例是公立中学的13.47倍。从上世纪70年代起,英国政府就想法设法打破这种现象,比如加大对公立中学的投入,学校尽量录取各种社会背景的学生,然而这些努力全部以失败告终。

普通人不是不能逆袭,只是机会太小,所以才叫“逆袭”。

【三】逆袭虽难,也并非不能

阶层的区别不只是穷与富:

现在回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富二代是如何秒杀普通孩子的?(听起来真实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里奥所对美国12个家庭做了持续的跟踪研究。她发现富有家庭和穷人家各自有一套培养孩子的体系。

富爸爸富妈妈们普遍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为孩子打听老师、教练、队友的情况。

贫穷家庭的孩子大多是和兄弟姐妹或小伙伴在外面愉快地玩耍。有个来自劳动阶层的女孩卡蒂,她喜欢唱歌,放学后就到唱诗班唱歌。她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在这方面培养她,他们认为:女儿只是在向别人展示一个“聪明伶俐”的自己,这只是卡蒂吸“引别人注意”的一种方式。所以他们就错失了培养孩子突出才能的机会。

美国社会学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这样归纳道:

富爸爸富妈妈喜欢对孩子刨根究底,每一件事都要问清楚来龙去脉。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拿出自己的威信,敢和父母顶嘴,能和别人谈判,还能质疑成年人。

贫困家庭的父母则相反,他们常会向一些权威人士让步,他们总是显得服服帖帖,不能勇敢地站出来。

富爸爸富妈妈的教育方式称为“协同培养”,其目的是积极地“培养并评估一个孩子的才能、观念和技能”。穷人们遵循的是放任孩子“自然成长”的策略。

富人家的孩子早就开始领会到了“权利”的意义。而穷困家庭的小孩“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冷淡、缺乏信任和拘谨的”。他们不知道怎样找到自己的路,或者说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定制自我”。

哦,好吧,赶紧对照一下,差距就在这里,如果我们能做到,孩子想必是可以逆袭的。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明白婚姻为什么要门当户对,你会明白阶层这件事有多重要。天涯论坛上曾经有一篇帖子很火,叫《寒门再难出贵子》,心理素质不好的就不建议去读了。

当然了,最后我还是想说,无论我们身处哪个阶层,富或者穷,但“努力”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社会阶层虽然僵化,但也未必一沉不变。这不,刚才提到的《新恋爱世纪》中,Bill最后出人头地,并找到了自己的所爱。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16:49 | 只看该作者
着急给孩子报早教课的为什么都是2周岁左右的孩子?答案:家长总是在孩子2岁左右发现问题,但其实问题并不是2岁产生的。在0-6个月感官吸收的不够,6-10个月不给孩子足够的体验,10-18个月没有正确的双向交流,18-22个月孩子问题解决能力不强。24个月后各种问题就出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4-17 18:00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2-23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