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飞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银色光影承载的美丽(不断更新......)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0-2-23 22:53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只记得有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学校组织看的,我当时记得我们校长哭得把衣服袖子都擦湿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32
发表于 2010-2-23 22:56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很多好电影,等着有心人给我们写点什么,产生共鸣
33
发表于 2010-2-23 2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银杏 于 2010-2-25 09:10 编辑

啥时候把楚南也逼出来写点东西,让他也费点神,让我们养养眼
[MP=300,65]http://rzsf.com/music/music/my music/妹妹你大胆往前走.mp3[/MP]
哥哥你继续的往前写啊~~~
34
发表于 2010-2-24 00:01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只记得有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是学校组织看的,我当时记得我们校长哭得把衣服袖子都擦湿了
开心88 发表于 2010-2-23 22:53



    不知道我印象中的那部电影是不是就是这片名

只记得影片里有个弱智孩子,每天抱着个熊猫娃娃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记得当时家里还是黑白电视机,两个按钮,一根天线的那种

不记得是哪个台播放的了!当时我和我妈,表姐看的直抹眼泪!

只是当时年纪小,很多情感都还不能理解,仅仅只因觉得剧中的弱智男孩可怜而难受伤神

很久远的回忆了……回想起来还属这部影片记忆深刻
35
发表于 2010-2-24 0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蓝银杏 于 2010-2-24 00:33 编辑

妈妈,再爱我一次说的是有个精神病医生,偶然发现院中一名病人,竟是他失踪18年的母亲!
当年其母与父相恋,但遭长辈反对,另外为其父娶妻。已经怀孕的母亲独自在生下孩子抚养长大。
数年後,其父之妻经证实不能生育,长辈为了延续香火,用尽办法把孩子要回。后来其母失足跌下楼梯成为疯妇。
18年後,医生终於找到母亲,以一曲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重新唤醒母亲尘封多年的记忆,母子相认大团圆。

小时候看,都是带手帕进去,看那个母亲拿剪刀给自己接生时,真是觉得可怜
36
发表于 2010-2-24 10:10 | 只看该作者
嘿嘿```我印象里只记得在北门电影院看过``大决战``和世上只有妈妈好``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4 12: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有这么多的朋友喜欢电影,我们来一起继续......
   第三节  京腔京韵自多情--京派电影
电影是一个舶来品,传入中国最早的登录地点就是北京,那个时候叫“拉洋片”。
    北京电影制片厂是从国民党手上接过来的,1949年10月1日正式改成现在的名字,可以说是跟共和国同龄,时间比上海和长春要晚一些。
    前面介绍的很多电影大家没看过,原因是那个时候还没出生。但是我想这不应该成为理由,就像我马上要介绍的影片一样,拍摄的时候我也没有出生,后来才一部部慢慢的看完。其实我们要感谢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老一辈电影人,没有他们的传承,我想不可能有今天这些绚丽的光影。
    先看看北影场有那些大作吧:《早春二月》、《骆驼祥子》、《祝福》、《横空出世》、《青春之歌》、《林家铺子》、《一声叹息》等等。
    再来看看他们的编导演阵容吧,那更是让每个略有中国文化基础的人瞠目结舌。
    编剧中有老舍(近代中国著名作家)、夏衍(原文化部部长)、杨抹(中国著名女作家)、矛盾(这个不用我介绍了吧)、王朔(当代著名作家)。
    导演有谢铁骊 (代表作《早春二月》、《知音》、《包氏父子》等)、凌子风(代表作《骆驼祥子》、《李四光》、《红旗谱》、《边城》等)、崔嵬 (代表作《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等)、冯小刚(代表作《不见不散》、《大腕》、《手机》、《集结号》等。
    至于演员阵容我就不作解释了,大家看名字就知道了:孙道临、上官云珠、谢芳、张丰毅、斯琴高娃、陈道明、许晴、白杨、李雪健、李幼斌、谢芳、 康泰、于洋秦怡、张国立、葛优、刘蓓、徐帆、傅彪等等。
   
38
发表于 2010-2-24 13:13 | 只看该作者
提起这些老电影,对于当时我们这些正在成长小伙伴来说,时逢温饱位一的岁月,看电影绝对隆重、快活、似像过年,所以定会倍加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和看电影的过程。全神贯注的捕捉那每一幅画面,倾心聆听那每一句台词,凝目紧盯那每一个故事细节,不知不觉地模仿那每一个人物的动作,自始至终都聚精会神地将电影看完,直至银幕上“完”字的出现。正因为有了如此的忘我投入,所以当时有很多人对看过的电影里面的台词都能够铭记于心。若能先于他人看了部新片,骄傲是相当的了,伙伴们会无数遍地聆听你讲述那荡气回肠的真情故事,会反复地幻想着你勾描的鲜活亮丽的人物形象。

记忆中的影片台词确实是茁壮成长中的良师益友,朴实优美、朗朗上口、无法释怀。如今,人们往往苦等一年,方能在某些片子中逮到那么几句台词,而当年影片中溢彩的台词可以让人们信手拈来。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我代表人民代表党枪毙了你。”
“你们撤,我掩护”诸如此类的台词经常出现在孩子们的游戏中;
“高,实在是高”、
“你的,良心大大地坏了”等匪言匪语,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有意思的是,对讲机开始流行时,“地瓜地瓜,我是土豆”也被重新“发扬光大”。
即使到了网络时代,“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仍然是新生代最爱用的开场语之一。

难以忘却是那个崇尚英雄的年代,只要是“打”的电影不厌其烦地看是中老年影迷的共同体验,好听、好玩的台词可以如流般倒背,并在不知不觉中谙熟于心,时至今日依然成为说笑打趣的佐料,保证张嘴就来。《上甘岭》、《地道战》、《红孩子》等战争影片是伙伴们的最爱,
“我保证世界闻名”那时风靡的很呢;
结巴特务说的“谁火…火,火了”的话,一度真是“相当”的火。
那个时候,三、五伙伴一聚堆必定会拿着自制的、五花八门的“刀”、“枪”,疯狂地玩起打仗的游戏:赢了,学着黄敬波捋胡子的样子挤眉弄眼地说:是我黄敬波回来了,是我,,我还活着?于是摇头晃脑地得意一番;急了,
学日本鬼子松井 “牙格几几”、“死啦死啦”,洋相毕现,出尽丑态;输了,有的会点头哈腰地“历史上我是罪人”,或“我杀生成仁”地学反派状,有的会高呼“打倒。。。。。***万岁”学英勇就义的样子,
“死”时学英雄牺牲的样子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人效仿最多的,反正不把“这是我的党费”等话说完就不能闭眼。尔后,小伙伴们笑作—团,高兴地哼着用《地雷战》里的调子自编的词儿:“队长呀,麦子麦子呀,今天不收明天不收后天没有啦” 、“太君土八路抢走了我的枪”,或是哼着《地道战》里老忠去敲钟报警的那段音乐,各自回家“米西米西的干活”去了,现在每每想起这些依然忍俊不禁。

怀旧有时候就是小众的,哪怕有三两个知己呢,更何况那时争着抢着观看电影的影迷还是很多的。重拾那些老台词,哪怕有一句两句的台词能够唤起彼此美好、快乐的温馨回忆足矣。
39
发表于 2010-2-24 15:34 | 只看该作者
个人感受:
《渡江侦察记》和《洪湖赤卫队》是我记忆最深刻的老中国电影,虽然不是最好的。
《罗马假日》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唯美,唯浪漫。
《渡江侦察记》让我学会了青蛙的叫声,口技,记忆犹新。
《洪湖赤卫队》是江汉平原的故事,我们熟悉的场景。应该评一下。
老电影还有《车轮滚滚》《南征北战》和《高山下的花环》等
40
发表于 2010-2-25 09:04 | 只看该作者
静静的村庄飘着白的雪  阴霾的天空下鸽子飞翔
白桦树刻着那两个名字  他们发誓相爱用尽这一生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家乡  小伙子拿起枪奔赴边疆
心上人你不要为我担心  等着我回来在那片白桦林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  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
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  年轻的人们消失在白桦林
[MP=300,70]http://image.club.china.com/twhb/1011/2009/11/12/1258002172323.wma[/MP]
以前很喜欢听白桦林的吉他伴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13 15: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