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娘 发表于 2016-5-23 09:38

传承郑风 光耀荆楚 郑斌

   弘扬郑文化,振兴我中华。在党中央、国务院倡导世界文化经济建设“一带一路”的指示下,我郑氏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打开国门,推动世界经济,增强世界文化交流,光耀千秋;郑成功收复台湾,智勇双全;郑板桥清廉勤政,难得糊涂;郑义门勤俭持家,宽待他人,郑氏门风,廉洁正直,不图名利,影响中华民族文化几百年。因此,“郑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中的一块瑰宝,有待传承和发扬光大,在全国“郑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影响下,湖北郑文化联谊会应然而生。作者代表赤壁参加此会,并摄影撰文供朋友们鉴赏。

湖北郑文化联谊会在武汉天外天度假村召开

联谊会会场

副会长郑谦先生主持会议

会长郑四发致辞

外省参会宾客

赤壁代表在会场

联谊会晚会主持人

世界郑氏联谊会代表赠书

联谊会代表赠画

联谊会代表赠书法作品

联谊晚会

赤壁代表全体合影留念

武汉天外天度假村外景

nobu 发表于 2016-5-23 09:54

我郑氏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打开国门,推动世界经济,增强世界文化交流,光耀千秋

1.郑和本姓马(与郑氏无关)
2.郑和是太监(哪来的后人)

明哥 发表于 2016-5-23 10:12

您老人家姓郑就行了,独自高上大就可以,何必要跟郑和扯上关系呢?这下下不了台了,情何以堪?

十八口丁 发表于 2016-5-23 14:05

姓郑就行了! ... {:252:}

鲁家庄主 发表于 2016-5-23 17:04

天下郑氏是一家。宏扬郑文化,郑姓子孫,人人有责。

紫阳之星 发表于 2016-5-23 17:20

本帖最后由 紫阳之星 于 2016-5-23 17:21 编辑

帮楼主解释一下郑和之名: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为燕王朱棣立下赫赫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 62岁 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声明:只为更正一下对郑和之姓的说法,别无他意,有不妥之处,望楼主见谅!

鄂南才俊 发表于 2016-5-23 17:34

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我反复看了好几遍,他确实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另外有朋友说他本姓马不姓郑,感觉有点吹毛求疵,钻牛角尖,原因是中国人的姓氏非常复杂,姓氏的变迁很多的,既然后世都称其为郑和那他就姓郑。历史上很多姓氏都是有变化的,大家感兴趣不妨看看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百家讲坛的 <百家姓》。

鄂南才俊 发表于 2016-5-23 17:38

本人曾经在南洋工作生活过5年,因郑和下西洋多次经过南洋诸国,南洋一带的华人非常尊奉郑和,至今南洋很多国家都有郑和纪念堂和庙宇,因郑和信奉穆斯林教,连很多穆斯林兄弟都非常尊敬和崇拜这位七下西洋的伟人。

游哲茂 发表于 2016-5-23 17:55

宏扬郑文化,点赞

十亩田 发表于 2016-5-23 17:59

郑成功是郑家英雄吧!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传承郑风 光耀荆楚 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