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5 11:29

根据蒲圻扶风堂族谱记载,马本仁是哥哥,祖父马礼道是弟弟。根据父亲讲述,马本仁是弟弟,幼年叫叔叔,与父亲相差两岁。祖父马礼道1903年出生,马本仁按族谱记载就是1901年生,按父亲讲述就是1905年生。祖父在一条龙开铜器作坊,叔祖在藕池镇开铜器作坊掩护身份开展革命工作,1938年蒲圻沦陷后父亲过继给马本仁做儿子,还有一个党员妻子,三口之家手艺人的身份掩护,根本不像闹革命的。1943年继祖父母牺牲后,战友将父亲送回车埠石板街交还给祖父母,同时移交的还有藕池铜铺的一船铜器和窑货,这些东西在战争年代维持了一家五口六七年的生活。父亲五一年到县政府工作也是当年继祖父的战友向蒲圻县有关领导有所托付。

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5 11:46

1984年冬季祖母宋梅英、母亲来新民、姑表姐马继红在县政府城墙宿舍门前合影。


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5 12:13

1954年大洪水,祖父马礼道在车埠石板街辞世,父亲在八把刀防汛没下火线,电话车埠区借款八百万,由祖母和两个姑姑操办祖父丧事。父亲后来回车埠,两个姑姑却说不明白安葬的具体位置,后来一直只能望山祭拜!两个姑姑埋怨父亲多年,怪父亲尽忠不尽孝。父亲独自偿还安葬费借款好多年!

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5 12:26

祖母宋梅英1992年元旦辞世棺葬马家祖坟山癞结堡。父亲2006年7月12日辞世火化安葬在祖母右下侧。母亲2024年12月10日辞世火化安葬在白鹭林陵园,父亲衣冠冢和母亲骨灰合葬白鹭林陵园。母亲衣冠冢和父亲合葬马家祖坟山癞结堡。

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5 12:38

父母结婚51年,辞世后现行政策没能安葬在一起,但是通过衣冠冢弥补,两处都是合葬墓,孝子孝孙只能这样尽孝心,父母两处陵墓都不孤单。父母在天之灵安息

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5 13:05

父亲梦中飞升,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老人家唯一未了心愿我是清楚的,说了很多次要带我们去藕池镇祭拜继祖父母,争取能迁坟回赤壁。但是琐事耽误一直未能成行,也没有写下具体地址位置,成为终生遗憾!希望赤壁党组织能帮助联系查找,虽然闹革命隐姓埋名,但是当年都是党员的夫妻很少,出生年份1901-1905区间确定,飞机轰炸同时牺牲,父亲说牺牲在防空洞内的同志不少,唯一幸存一位幼儿救活了,查找线索还是很强的。

维持会员 发表于 2024-12-15 17:04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5 20:40

1978年蒲圻宣传部长教育局长和全县教育界精英在县委办公楼前合影



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6 06:36

1979年高考统计情况反映出一个乡镇中学赤壁中学录取大学生数量较多引起教育部重视,查阅之前几年情况发现1977-1978两年该校录取大学生数量也多,教育部决定派副部长张承先带队前往调查研究,发现和总结经验全国借鉴推广。


mayejun 发表于 2024-12-16 07:08

母亲晚年说起过,教育部总结出来的经验主要是三点。一是建宿舍,毕业班老师学生全部住校,节省了回农村家里每天奔波的时间和精力,精力充沛投入教学和学习。二是带领全校师生参加每年的农忙插秧、割谷、修渠等劳动,既放松了学习压力,还学会了农技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明白了粮食粒粒皆辛苦,只有奋发读书才能跳出农门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校长全身心投入督学,每天早上六点到校检查学生自习及老师答疑辅导,每天晚上坚持到九点晚自习结束才离校回家,每天十五个小时在学校,除了两堂政治课,就是巡校督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问题,经常和教师、学生沟通谈心,掌握学生知识消化情况和疑难问题,及时开短会调整老师教学策略。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忆父母光荣在党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