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莲叶何田田 于 2016-1-30 15:40 编辑
我的山坳我的家
我是在山坳里长大的,在那个三面环山的巴掌大小的山坳里,有一个小厂子,我的家,就曾在那个厂子里。我在那里读书,在那里成长,大学毕业后,又回这山坳中的小厂子工作了数年,后来,我离开了它,我那在山坳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也离开了它,甚至远渡重洋,回山坳再看一眼也几成奢望。
都说父母在哪儿,哪儿就是家。而今父母早不在那个小山坳了,可,在我的心中,那儿仍是我的家,它附着了我太多太多昔日的记忆。
这些记忆就如岁月河流上朵朵白色的雏菊,既是安静的,也是浮动的。有时候,它们安静地躺在河流的某个转弯处;有时候,又会随流水漂浮到我的眼前。
至今我仍说不清这山坳到底在小镇的哪个方向,可能是在东南方,也可能是在西南方,这都因为我没有方向感,但是,到了那个小镇,就算是将我的眼睛蒙住,我也能嗅出家的方向,脑海中似乎还能回旋起一首歌曲。
就像有一年,在县城一中念书的我放假回家,下了车,往家的方向跑,远远地就听到厂里的大喇叭中传来欢快的歌声: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罗喂,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罗喂……我边跑边跟着广播唱,背在一侧的书包也随着一起一落,将我腿拍得咚咚响。
过了大路,转进一条小道,小山坳就在前面,家越来越近了,绕过前面厂门口的那两根立柱,便是了。我一路小跑,小道的右边,是成片的蔬菜,左边是座茶山,茶树还开了小花,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蕊,在蜡质般的茶树叶中忽隐忽现。迎面走来一个担着空粪桶的五十余岁菜农,他刚从菜地里忙完,我捏着鼻子从他身旁闪过,菜农不满地骂了我一句:死女仔,你吃的菜未必不是粪浇的?
我没理睬他,捏子鼻子继续跑,还不忘伸出手去摘一朵白色的茶花,跑得远了,再回过头来,朝菜农背影大声回骂几句:死老脚,臭死人,臭死人!
若许年过去,我与担大粪的菜农互骂的这番情景,还在我的记忆里。想起它,不由得会心一笑,多么真实而又美好的记忆。实际上,人的记忆的确有意思,很多事情,经过时光的淘洗,会滤去浮尘与沙砾,余下的,只是温暖。
我八岁才来到这个小山坳,那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在另一个小镇当营业员的母亲让过路司机将我带到父亲身边去读书,司机叔叔把我抱下车后,让我站在一个篮球场上等他去找我父亲,然后就不见了。我怯生生地站在球场上,望一会儿天,啃一会儿手指,又张着嘴流着鼻涕哭上一会儿。父亲一直没有出现,有人跑到我身边问我是谁家的孩子,我也只知道说:我要找我爸爸,找爸爸。
无家可归的感觉,是一种无助与恐惧。父亲终于出现了,高大的父亲,见到我,立即张开双臂,将我抱在怀里,从上衣口袋里拿出叠得整整齐齐的蓝格子手绢,帮我擦去脸上的泪痕与挂在嘴上的鼻涕,父亲的手绢散发出香皂的味道。
从那天起,我便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家了,哪怕,我、弟弟和父亲三个人起初只是住在一间不足十四平米的小“鸽子笼”里。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的号角声会准时地从厂子的大喇叭中响起来,然后,厂子仿佛也打了个激灵,醒来了。厂子大门处的广场变得分外热闹起来,班车早早地候在厂门口,等着到点接工人去山里的车间上班,围墙处一字儿排来的面馆、理发店、杂货店、裁缝铺……也开始人进人出,但八点一过,这里又恢复了宁静,上班的上班了,上学的上学了,只余下几个老人,他们或围坐在广场中心的大花坛上,或蹲在厂子大门处的石柱下,或坐在那排小铺子前,叫着彼此的绰号,讲笑话,拉家常。
孩子们放学后,也喜欢到此处玩耍,丢沙包、跳皮筋、玩斗鸡、打撇撇、弹珠子,就连作业本都放到花坛上,自己则跪在地上写作业。到了夏夜,那里更是儿童的天堂了,厂子大门顶上有一盏千瓦的汽灯,飞蛾也因此在灯光周围不停飞舞,孩子们则猫着腰,在地上四处寻找虫子,有人捉金龟子,有人捉蟋蟀,有人捉萤火虫,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捉土狗子,一种棕褐色的昆虫,有两只大钳子,很多年后,我才从书中得知它的学名叫“蝼蛄”,我用细绳捆住土狗子的一只脚,然后另一端系上一块小泥块,便觉得土狗子是我饲养的家畜,在拼命地帮我搬运货物。
那个简易的大门早就不在了,连同花坛中的那棵高大的雪松。还有在树下、在大门处玩耍的孩子们,而今也大多各奔东西,偶尔遇到他们,都感慨道:厂子没有原来热闹了,冷清得很。
曾经的厂子,虽说在小山坳里,虽说连家属在内也不过千人左右,但生活在这小山坳里的人,是多么易于满足。那时候,夏天,厂子里分西瓜,人们一麻袋一麻袋里往家里扛;年终,厂子里分鱼肉,家家户户忙着熏腊肉、制咸鱼;谁家熬了汤,隔壁邻居都会跑去喝上一口;谁家嫁了姑娘,娶了媳妇,左右邻居也跟着一同开心。
小山坳里的厂子,楼房多在山坳中心地带,四周的平房依山而建,从平地往上看,这些房屋也是一层层的,房屋两旁,均为石级,石级并没有用水泥平整好,像护土坡上的石驳墙一样,透出几分沧桑。
我曾在这石级上走上走下,仿佛走着走着,一回头,那个脸上挂着泪花的八岁小姑娘,转眼就变成了一个戴着眼镜、手里捧着书本匆匆地走在路上的长发少女,在她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等着她,那个小伙子为了遇到她,已在烈阳下站了两小时。她终于出现了,在回她家的路上,他和她在同一时间看到对方,目光碰到一起,又像碰到火苗一起迅速移开,最后,又将目光汇集到一起,笑了。
当然,如果只是这些,还不足以让我对小山坳念念不忘。
这山坳不仅有我的家,还为我铺就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道路,当我牵着年幼的女儿顺着这条路,一步一回头地离开它的时候,我发现蛰伏在这个山坳中的厂子,竟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冬日里泪眼婆娑。
是的,厂子老了,父母老了,就连我自己,也日渐变老。什么时候,能再回小山坳,去看看我曾居住的房子,走一走我曾踩过的那些石级,就只是走一走,就好像面对着朋友的离开,起身送了一程又一程。
|